在涉及易燃氣體、粉塵或危險場所的控制系統設計中,有兩種常見的防爆手段:防爆型(Explosion-proof) 和 本質安全型(Intrinsically Safe, IS)。盡管本安型看起來更“安全”,但在工業控制領域,防爆型設計依然是主流。為什么呢?以下幾點解釋了原因:
一、適用于高電壓、高功率場合
防爆型設計通過堅固的外殼,將電氣設備與爆炸性環境隔離,可使用普通工業電壓和高功率元件(如繼電器、伺服驅動、接觸器等)。
而本安型設計必須嚴格限制電壓、電流(一般不超過30V、100mA),避免產生點火能量。因此,本安型不適合伺服電機、變頻器等中高功率應用。

二、設備兼容性更強
防爆型允許使用標準工業元件,只要安裝在符合認證要求的防爆殼體內即可。
本安型則需要專門的本安認證元件和回路保護裝置(如安全柵、隔離柵),很多通用控制設備無法直接使用。
三、設計和施工更簡單
本安系統設計要求嚴格,需詳細計算電纜長度、電容、電感、能量限制,稍有不當就可能不合規。
防爆型的實現方式更“直接”:只需使用認證外殼并保證密封和導線連接方式符合要求,設計周期和施工難度相對較低。
四、符合北美及傳統行業標準
在北美(如美國、加拿大),防爆型設計在Class I, Division 1危險區域長期作為主流方案,形成了大量的標準、案例和經驗。
相比之下,本安型在歐洲和過程控制行業中應用較多,比如石化、制藥,但在中國許多制造業和設備控制中仍然以防爆殼體為主。
五、同時具備機械和環境防護
防爆殼體不僅防爆,還具備抗沖擊、防水、防塵等功能,適合露天、潮濕、粉塵、易損環境使用。
而本安型雖然電氣安全性強,但對外殼并無強制要求,往往還需額外加裝防護。

六、在某些場景下更具經濟性
對于高功率或中小型系統,使用防爆型殼體的一次性投入更低,施工方便、維護簡單。
而本安型系統雖然可節省部分布線成本,但所需的特殊設備和設計工程可能使總成本上升。
總結對比:為什么防爆型仍是主流?
對比維度 | 防爆型設計 | 本質安全型 |
---|---|---|
電壓電流支持 | 高 | 極低 |
可選設備種類 | 廣泛 | 限制較多 |
系統設計難度 | 中等 | 高 |
維護便利性 | 較易 | 需專人培訓 |
環境適應性 | 強(抗塵、防水、抗摔) | 弱(需另加防護) |
典型應用領域 | 設備控制、伺服、制造業 | 過程控制、儀表系統 |
哪些情況下更適合使用本安型?
- 控制系統以低功率傳感器或信號采集為主;
- 有頻繁維護或更換元件的需求(本安型可“帶電維護”);
- 線路較長,需節省管線和穿線成本;
- 應用領域為石油化工、制藥、天然氣等強調本質安全的行業。
雖然本質安全型系統在特定場合更安全、更輕便,但對控制系統、伺服驅動、電機控制等中高功率應用來說,防爆型設計依舊是更實用、更經濟、更靈活的選擇。這也是為什么至今它依然在工業領域廣泛使用的主要原因。